学界认为,唐代以来学习魏晋笔法最得其神采的有两个人,一是我国的赵孟頫正规杠杆配资平台,另一位是日本的空海。赵孟頫被誉为“元人冠冕”,后人称赞他:“松雪书用笔圆转,直接二王,施之翰牍,无出其右。”空海被誉为“日本书圣”,启功认为他:“实传东晋六朝以来真谛,盖自墨迹熏习,不染刀痕蜡渍也……此皆真行之典范,与中土中唐以来名家,固兄弟行也。”
在不少当代书家看来,空海把字写到了唐人的高度,是超越元明清的。那么,“元人冠冕”赵孟頫与“日本书圣”空海相比,谁的字更胜一筹呢?
赵孟頫的楷书取法钟繇、、钟绍京、李邕等,行书融合二王、李邕精髓,晚年追溯篆隶古法,形成“五体兼擅”的全面修养。代表作《赤壁赋》明显可见王羲之《兰亭序》的笔势流转,《胆巴碑》则延续颜真卿的宽博气象又融入晋人灵动。他将晋唐笔法提炼为可学可控的规范体系,强调对传统的忠实继承。
空海则受王羲之与唐代狂草直接滋养,得韩方明指点,继承虞世南、徐浩一脉,《风信帖》中可见怀素《自叙帖》的连绵笔势,《灌顶记》的飞白枯笔明显带有张旭的豪放特质。笔法层面,赵孟頫开创圆劲温润的典型范式,其行书中锋用笔贯穿始终,起笔多藏露结合。空海的笔法则更重“劲健奔放”,《风信帖》中起笔常侧锋切入,行笔中笔锋颤动,转折处方折与圆转交替,墨色变化剧烈,枯润对比强烈。
(以上为赵孟頫书法)
结字上,赵孟頫中宫收紧、四周匀展,其行书字形多呈长方,结构精准、小中见大。空海的结字则侧重“疏密错落、欹正相生”,中宫随字势变化或收紧或放开。以长画延伸矫正重心,更具视觉张力。
后世评价与影响呈现出文化地域的差异。赵孟頫被明清书家奉为帖学圭臬,至今仍是书法入门的核心范本。空海在日本被尊为“书道之祖”,《日本书纪》载其“以晋唐法融和样,开书道新纪元”,但在技法系统性上,空海未能如赵孟頫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,更多停留在个人风格的展现。
赵孟頫胜在对帖学传统的规范化整理与传承,空海强在跨文化融合中的意趣创新,将唐代草书的激情与日本美学的含蓄结合。若论技法的系统性与传统继承的深度,赵孟頫更胜一筹;若论艺术表达的独特性与文化融合的开创性,空海则独具优势。
同时,空海的字没有任何的俗气与拘谨,气息更为高古,这一点是赵孟頫无法相比的。
您认为赵孟頫与空海的字相比,谁更胜一筹呢?欢迎评论区留言!
(以上为空海书法)
华林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